输入汉字:

說文 大徐本:,假也。从人,聲。(子念切)
段注本:,儗也。从人,聲。(子念切)
字形 右半作「」:上「」作左右雙「」,「」之次筆作豎折,撇筆不出頭,左「」之末筆改豎挑;下半作「」,寫法參「」字。「」、「」、「」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音 ㄐㄧㄢˋ
拼音 jiàn
釋義

1.  假上位名義,非分行事。《說文解字.人部》:「僭,假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七二.董卓列傳》:「百官迎路拜揖,卓遂僭擬車服,乘金華青蓋,爪畫兩轓,時人號『竿摩車』,言其服飾近天子也。」《北史.卷一九.魏孝文六王列傳.清河王懌》:「諒以天尊地卑,君臣道別,宜杜漸防萌,無相僭越。」

2.  非分占有。南朝梁.丘遲〈與陳伯之書〉:「北虜僭盜中原,多歷年所,惡積禍盈,理至燋爛。」《醒世恆言.卷一七.張孝基陳留認舅》:「若是小婿承受,外人必有逐子愛婿之謗。鳩僭鵲巢,小婿亦被人談論。」

3.  差失。《書經.商書.湯誥》:「天命弗僭,賁若草木,兆民允殖。」漢.孔安國.傳:「僭,差。」《詩經.商頌.殷武》:「天命降監,下民有嚴,不僭不濫,不敢怠遑。」漢.毛亨.傳:「不僭不濫,賞不僭,刑不濫也。」

4.  誇大失實。《詩經.大雅.抑》:「其維愚人,覆謂我僭。」漢.鄭玄.箋:「僭,不信也。」《左傳.昭公八年》:「君子之言,信而有徵,故怨遠於其身;小人之言僭而無徵,故怨咎及之。」

5.  自謙辭,表自己言行過分。唐.柳宗元〈上裴晉公度獻唐雅詩啟〉:「出位僭言,惶戰交積,無任踊躍屏營之至。」



說文解字(大徐本)

說文解字(段注本)

類篇

字彙

正字通

康熙字典(校正本)

康熙字典

中文大辭典

中華字海

输入汉字:

每日一字